今天跑去士商路上的台北科學教育館
觀賞
奇幻仿生獸特展
最早也是不知道這展覽,是在等待捷運的時候赫然看到的電視廣告的
利用博客來買票不僅有特價,還加送星巴克一送一券喔


由於今天是假日深怕會人擠人的我們就早一點出發




儘管科學教育館位於士林區,但是我從未來過



超酷的喔,只用一條纜繩支撐的腳踏車(下面有防護網,似乎沒掉下去就很不划算!?)
一到六樓似乎都是常態性的展覽館
這次仿生獸是在七樓展出


首先大致介紹這展覽的作者

Theo Jansen泰奧揚森
"The Walls Between Art and Engineering Exist Only In Our Minds."
藝術與科技的界線只存在於我們心中
一位出生於1948年荷蘭的動感雕塑藝術家
1980年代因“飛行UFO項目”成名從 1990年代開始“海灘野獸”系列動能藝術項目,他辛苦的努力了20年,目標都是在創造動感雕塑行動的逼真度,最後他以塑膠管和塑膠瓶的組合模式印證了雕塑是可以擁有自己的生命甚至是移動自己
(從介紹手冊節錄)
從入口就可以看到一隻超大的仿生獸


驅動軸是最核心的部位
另一面牆上是仿生獸的演化史

Theo Jansen真的花很多時間研究


經過多次的失敗終於找到黃金的比例!13個結構數字
正確的數字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動力消耗,且降低阻力


仿生獸的各部位說明
完全沒有用風力以外動力源,身體使用PVC水管以及保特瓶組成
Theo Jansen的工作室當然不可能整個搬過來,所以這邊展出仿製圖

同時有展出兩件失敗的作品
製作過程中難免會失敗摟~


等到Theo Jansen發現了黃金13數字之後
仿生獸的類型就大幅增加




但其實仿生獸的骨架是相當脆弱的
畢竟是用PVC水管,太陽曬久了會脆化,風太大會被吹走
為了讓大朋友和小朋友都能體驗仿生獸
製作給小朋友腳力來驅動的仿生獸

以及大朋友使用手力去推動的金屬仿身獸
利用這方式移動城堡都可能達成

既然有體驗區當然少不了大型仿生獸的實際運動介紹
其他所有的說明都在這影片會解說


各國家都有人在學習
這次還有展出日本大學的作品


這台滑板放上手機可以連線,立即就可以衝刺!利用圓筒狀代替輪胎,想法超突出
當然也少不了所謂的販賣部
讓你可以將仿生獸帶回家



Jack最後看到一個在澳洲非常常見的東西
噹噹!


超酷的喔!
仿生獸利用了非常多的機械還有動力的原理
這點其實從來沒有人想過的,如果未來使用更堅硬更輕(簡單來說更難)的材料製作仿生獸
我相信放在野外數年沒有保養一樣可以順利的運作
就彷彿生物般生存在世界上般
一想到就覺得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展覽